您好! 欢迎来到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疑难病会诊中心             咨询热线:010-69556966  咨询QQ:99120606        

李博监运用益气法治疗皮肤病经验

来源:百度文库

李博监运用益气法治疗皮肤病经验

益气是治疗气虚症的方法,气虚与内脏的关系,以肺、脾为主,人身之气,源出中焦,总统于肺,外护于表,内连血脉,升降出入,循行不息。又因肺主皮毛,脾主四肢,故肺、脾二脏与皮外科关系密切。《灵枢*决气》有“熏肤充身泽毛,若露雾之溉,是谓气”的论述。李博监老师是现代着名中医皮肤外科专家朱仁康的门生,较好地继承了朱老的学术思想并多有创新,运用益气法治疗多种皮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。现将李老师运用益气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简述如下。

1. 益气养阴阴湿法治疗慢性湿疹

慢性湿疹的治疗朱老曾创滋阴除湿法。立方滋阴除湿汤(生地黄、玄参、当归、丹参、赤芍、茯苓、泽泻、白鲜皮、蛇床子),临床上有较好疗效。李老师在应用过程中观察到证属阴血不足、湿邪留恋者恒多,气阴两虚者亦不少。李老师认为,湿热之邪不仅伤阴而且耗气,《内经》所谓“壮火食气”,加之现今过用苦寒药物之流弊更伤脾胃,伤津耗液,阴损及阳,致气阴两虚,亦即《内经》所说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而阴津的滋长有赖元气的充裕,治疗上对于伴有气虚症状者,常用滋阴除湿法效果不显着,一旦伍以益气药物,多有较好疗效。药物多选用白术、山药、太子参、薏苡仁、生黄芪等性味平和之品。朱老之方立意新颖独特,富创新之义,李老师伍以益气之味,“阳生而阴长”,有锦上添花之妙。

病例:某女,43岁,2002年3月23日初诊。小腿瘙痒,起疹反复发作16年。16年来双小腿反复起疹,瘙痒剧烈,搔破流水,初时入冬即发,治疗能愈,近年则冬重夏轻,常年不愈。曾经多方求治而无效。大便稍干,小便正常。经期准,经量偏少。查:双下肢踝区伸侧各有一约手掌大小肥厚浸润性斑片,境界清楚,表面轻度糜烂,上附浆痂,部分皮损附白色细碎鳞屑,搔痕明显。舌质暗红有齿痕、苔薄少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:湿毒疮。西医诊断:慢性湿疹。证属阴血不足,湿邪留恋,化燥生风。治以滋阴除湿,养血祛风。处方:生地黄30,玄参10,当归12,丹参10,赤芍10,茯苓10,泽泻10,白鲜皮10,蛇床子9。外用湿毒膏(处方见《朱仁康临床经验集》)。4月15日再诊,服药15剂瘙痒乘兴而来轻,皮损无明显变化,上方加生白术15,生山药30,太子参15, 14剂,药后瘙痒明显减轻,皮损已无渗出,肥厚变薄,守方治疗近2个月而痊愈。

2. 益气活血法治疗泛发性扁平苔藓

泛发性扁平苔藓,中医多称之为“紫癜风”,因其“皮肤生紫点,搔之皮起”而命名。急性期宜治以清热除湿,祛风通络;若日久不愈,疹色紫黑,密集分布,少量鳞屑,或皮损增厚粗糙,状似苔藓,舌暗瘀斑,脉象涩滞,为风热久羁,瘀阻经络,宜治以祛风清热,活血化瘀。然病属慢性,久治不愈者亦不在少数。此时李老师认为不宜久用破血攻伐,致血虚血瘀,邪未去正气已伤,“气为血帅”,可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配伍益气的药物,则取效较捷。药物多选兼有调畅气机作用的血府逐瘀汤加减,使气旺则血不瘀、气行则血行。

病例:某男,40岁,2002年1月30日初诊。主诉:周身起疹、剧烈瘙痒半年余。半年前全身泛发鲜红色针尖至绿豆大小皮疹,以射干部为着,密集成片,剧烈瘙痒;某医院诊断为泛发性扁平苔藓,治疗后好转,但皮疹消退缓慢,瘙痒夜难入寐。查:腰背部泛发绿豆到指甲大小紫暗色丘疹,表面光亮,如涂蜡脂,四肢散发同样皮损,面部如常,口腔黏膜有白色斑片,舌质间有瘀斑,苔薄白。中医诊断:紫癜风。西医诊断:泛发性扁平苔藓。治以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痒,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载。处方:桃仁10g,红花10g,川芎10g,当归10g,生地黄30g,牛膝10g,桔梗6g,柴胡3g,枳壳6g,生甘草3g,僵蚕10g,地龙3g。服药月余,皮损无明显变化,瘙痒减轻,寐安;再拟益气活血通络法,上方去生甘草、僵蚕、地龙,加黄精30g,枸杞子15g,党参15g,黄芪30g,续服3个月而痊愈。随访1年病情无反复。

3. 益气健脾法治疗异位性皮炎

异位性皮炎又称特应性皮炎,中医多称之为“四弯风”、“血风疮”、“顽湿”。该病多发于下肢弯曲处,起发丘疹、疱疹,滋水浸淫,皮肤瘙痒,符合湿性重浊、趋下、黏滞、易袭阴位等特点,临床上当从“湿”论治,然湿有寒热两端、内外之别,本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耐、恣食肥甘、生冷致脾失健运,湿浊内生浸淫肌肤而引发,寒多而热少,标实而本虚,李老师恒以益气健脾、益脾胜湿法治之,药物可选用白术、山药、茯苓、党参、黄芪、太子参、薏苡仁等益气健脾,苍术、陈皮、泽泻、焦三仙、六一散等醒脾渗湿,方剂可选用小儿化湿汤、参苓白术散等。对于见有皮肤红、燎浆起疱、流黄水的患者应用龙胆草、黄芩、栀子、白鲜皮等苦寒燥湿之味,中病即止,以防虚虚实实之患。对于病属后期,或长时间服用激素,见食量较大,但腹胀便溏,完谷不化,皮疹渗出不多,枯燥脱屑,苔藓样变,触之如革,实为胃强脾弱,当慎用滋阴养血药物,宜益气健脾,脾土转强,水谷得化,则内湿自除,外燥自解。

病例:某女,9岁,2002年1月3日初诊。出生后3个月发病,患者及其母亲均有过敏性鼻炎,患者对牛奶等异体蛋白过敏。查:上下肢伸侧为重的淡红色斑片,兼有丘疹、少许丘疱疹,灰白色鳞屑,搔痕明显,肘窝、窝、踝部呈肥厚、苔藓样变,瘙痒、干燥;体质瘦弱,纳谷不香,夜寐不安,大便溏薄臭秽,舌质淡胖,苔白,脉细。中医诊断:四弯风。西医诊断:特应性皮炎。证属脾虚湿蕴、内湿外燥,治以益气健脾、化湿和胃。处方:党参6g,白术6g,苍术6g,茯苓6g,陈皮6g,泽泻6g,炒麦芽15g,六一散6g(包),山药15g。服药14剂,已有明显效果,前后稍事加减又服用近4个月基本痊愈,予丸药调理治疗。

4. 益气托毒法治疗掌跖脓疱病

掌跖脓疱病类似中医学的“ 疮”。《证治准绳*疡医证治准绳》说:“ 疮者,由腠理虚,风湿之气入于血气,结聚所生也。多着手足,递相对,如新生茱萸子,痛痒,爬抓成疮,黄汁出,浸淫生长,坼裂,时瘥时发,变化生虫,故名 疮也。”本病病程长,可反复发作达数月或数年,现今多以清热解毒、除湿凉血为法治疗。李老师根据无菌性脓疱的特点用益气托毒法治疗。李老师根据无菌性脓疱的特点,用益气托毒法治疗,每使病程缩短,复发率降低。选方多用《医学心语》的透脓散,以生黄芪为君益气托毒,可重用至60。同时,李老师认为掌跖有疱,当责之脾胃,加用生山药、党参、薏苡仁等益气健脾之品,扶正祛邪,可使邪去正安。方中川芎性温活血力大与证不和,用赤芍代之。方中清热解毒之品稍显不足,可随症加入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金银花、连翘、黄连等,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。

病例:某女,37岁,2002年5月21日初诊。双手、足心起脓疱,对称而发,肿胀疼痛,此起彼伏1年余,经治未愈,发病严重时伴有低热、疲乏无力。查:双手大鱼际、掌心及双足弓皮肤红,鳞屑翘起,皲裂如龟纹,少许脓疱,黄白相间,舌红、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:燥 疮。西医诊断:掌跖脓疱病。治以益气托毒、清热除湿。处方:生黄芪30g,生山药60g,白芷10g,穿山甲6g,炒皂角刺10g,当归10g,赤芍10g,牛蒡子10g,金银花30g,连翘10g,黄连6g, 14剂;另用玉黄膏、四黄膏混合外搽(处方见《朱仁康临床经验集》)。2周后复诊,已有显效,守方共服近3个月而痊愈。1年后电话随访病情无反复。

摘自《中医杂志》2006年第10期

张书元

张书元,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院长,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。中国皮肤科学科带...[详细]

白彦萍

白彦萍,女,皮肤科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,博士研究生导师,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副主任。一直从事中...[详细]

陈喜雪

陈喜雪 所属医院: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职 称 :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最高学历: 北...[详细]

晋红中

晋红中,教授、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,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性病学系主任,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...[详细]

马琳

马琳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,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儿童皮肤科资深专...[详细]

涂平

涂平,男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1984年北京医学院(现北京大...[详细]

联系我们

咨询电话:010-69556966

咨询QQ:99120606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29号

      

机构链接:   北京中医管理局      北京医生网

版权所有: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疑难病会诊中心

中心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29号(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)

京ICP备12030668号   京卫计网审【2015】第0122号   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4595号

Copyright © 2015 Skin disease consult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